<( ̄oo, ̄)/   

妹子因為發燒,媽咪帶她到診所門診,
順便做腹部超音波,檢查一下肚子是否正常,
妹子非常不配合滴一直大哭,媽咪都快抓住她哩!
結果醫生檢查完,沒什麼問題,
卻發現妹子滴肚臍,醫生說:這叫 "臍疝氣" ,


媽咪還聽成是"臍脹氣" ,還白目滴問醫生說:那這會造成妹子的肚子一直脹氣,所以吃不下囉!
還有還有妹子平常很壓肚臍,會不會也容易造成肚子脹氣呢?

醫生笑了不是這樣滴,這叫"臍疝氣"跟脹氣沒有關係,醫生就簡單跟我說明,
我是非懂似懂滴,點點頭說:喔~
再從網路上查到這以下詳細滴說明,才對這"臍疝氣"有所了解~



寶寶的腹壁肌肉層較薄較鬆弛,肚子裡因氣體較多而形成較大的腹內壓力,肚臍本身的環狀結構縮緊關閉的力量也不夠,因此很容易便會有臍疝氣。

臍疝氣通常在小寶寶一個月大時發生,大約一百個寶寶當中,會有二、三個,一般來說,小寶寶在四、五個月大時,大部分會恢復正常,最遲也不會超過一歲。

只要寶寶的健康情況良好,成長發育順利,並無任何併發症,臍疝氣也不太大,其基部仍舊敞開的環狀結構直徑不超過一公分,那通常是無傷大雅,等寶寶漸漸長大,身體的構造功能成熟之後,一般在一歲左右會自行縮小而消失。少數大型的臍疝氣,基部直徑大於兩公分,在一、兩歲之前仍未能自動關閉不見的,則需照會小兒外科醫師,排除腸子可能會自缺陷處溜出來卡死的危險性,必要時必須手術強制加以縫合,以絕後患。

常見造成臍疝氣的情況有以下各項:
(一)生理性臍疝氣:為良性狀況,通常在一、兩歲之間自行消失。
(二)合併有臍膨出的臍疝氣:腹腔的腸子等器官由肚臍的缺陷處冒出來,必需立即開刀治療。
(三)先天性甲狀腺功能不足:必需補充甲狀腺素。
(四)先天性代謝異常:特別是粘多醣儲積症、高雪氏症等。
(五)染色體疾病:如唐氏症。
(六)肌肉張力不足的疾病:如腦性麻痹、肌肉萎縮症等。
(七)其他會造成腹內壓力增加的疾病或狀況:如腹腔腫瘤、肝脾腫大、腸道後段阻塞造成的腫脹、接受腹膜透析的孩子等。

若臍疝氣凸起來的地方軟軟的,可用手推回,就不用太擔心。不過,臨床上曾發現,有的寶寶臍疝氣大到成人的半個拳頭那麼大。如果發現臍疝氣凸起來的地方硬硬的,用手推不回去,肚臍顏色變紅或是變黑,寶寶變得煩躁不安、餵食情況不佳,或是排便不順,有可能腸子已經卡住,要趕快就醫。由於凸出的地方愈大,造成腸子嵌入、壞死的機會就愈大,通常醫師會建議手術切除,避免問題愈來愈嚴重。

大多數的臍疝氣為先天臍帶閉合不良,或是生產時替胎兒處理臍帶時過度拉扯,或臍帶剪的太貼進胎兒體壁而引起腹壁的缺損。輕微者僅脂肪突出體壁,嚴重者可能腸子掉入疝氣囊內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ini041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